发布日期:2025-08-31 16:17 点击次数:94
“我依然喜欢你那不按常理出牌的模样,小泽。”咱们中国的网友是这么说的。
8月28日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发动了近几个月来最大的一次空袭动作,整整一个夜晚不停歇。此次袭击至少夺去了22条生命,还把欧盟驻基辅代表团大楼也波及到了,受损挺厉害的。
面对严峻的危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态度起了大变化:8月23日他还公开说“不需要中国提供安全保障”,到后来却主动向中国表达了期待:“我希望中方能对目前的局势做出回应。”
泽连斯基态度的转变,咱中国的回应
这次空袭里,俄罗斯军队动用了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多种高精度远程空中武器,以及无人机,对乌克兰的军工厂和空军基地进行了集中打击。
乌克兰基辅市军政管理局局长特卡琴科透露,截止28日23点,这次大规模空袭已经夺去了22条人命。空袭警报持续了整整九个小时,整个城市弥漫着恐惧和绝望的氛围。
基辅市市长克利奇科宣布8月29日为基辅哀悼日,全市所有市政建筑都降半旗,以缅怀遇难者。这次空袭是近几个月来最激烈的一次,也意味着俄乌冲突正变得愈发紧张。
在这次空袭引发的危机中,泽连斯基的立场突如其来地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变。他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严肃的呼吁:“俄罗斯宁愿用导弹,而不愿坐到谈判桌上,把杀戮放在首位,而不是追求和平。”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之前8月23日说不要中国担保的态度突然变化,竟然主动提到中国:“我希望中方能对眼下的情况作出回应。”
这次的变化真是不寻常,毕竟不久前乌方还以“支持俄国防工业”为借口,对53家中国相关实体和个人实施了制裁。
泽连斯基这回喊话,主要是想阻止中俄靠得更近,还打算把中国拉到西方那边,一起谴责俄罗斯。这招其实揭示了乌克兰在外交上的难堪和无奈。
泽连斯基的立场变化可不是猛然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乌克兰外交窘境的真实映照。俄乌打了三年,曾经坚定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现在也渐渐吃不消了。
特朗普政府把军援预算砍得大大地,德法也因为经济压力缩减了支持力度,乌克兰军队的反攻因此陷入了僵局。
所以,泽连斯基现在急需找点新筹码,而中国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跟俄保持着“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就成了他扭转局面的一个关键杠杆。
令人不得不感叹的是,最近半年来,乌克兰竟然对中国的几家实体都下了制裁令。
8月份,乌克兰政府以“援助俄国防工业”为借口,搞了53家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制裁,还试图拉欧美一起加入进来。这种言行前后不一的做法,也折射出乌克兰外交策略的乱套。
咱中国的回应,一直以来的态度
对于泽连斯基的呼吁,咱们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8月28日的记者会上说得相当明白:“解决乌克兰危机,只有通过对话和谈判,这才是唯一靠谱的办法。我们也希望相关各方能够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这三项原则。”
这两句段话里,可看到不少意思:一方面,咱们一直主张中立,从战争一开始就强调和平与调解;另一方面,也含蓄地批评乌克兰,暗指他们曾跟随西方对中国进行制裁,又拒绝了和谈的建议。
中方明确表示不会向交战的双方提供武器,同时对双用途物资的出口也严格把关。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之前曾反问:“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战场上的局势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这个反问,巧妙地打击了西方对中国偏向俄罗斯的指责。
尽管泽连斯基曾说中国“在这场冲突里什么都没干”,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一直在向乌克兰输送人道主义帮扶。
数据显示,中国一共发出了四次人道援助,给乌克兰送去了食品、药品和医疗设备等民生必需品,帮忙缓解了一部分民众的困难。这些实在的作为展现了中国对乌克兰人民的关怀和支援。
从经济方面看,中乌之间的贸易往来还算挺稳定,有一定的规模在维持着。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乌的贸易逆差超过40亿美元,这些钱实际上帮乌克兰撑了一部分经济运转。虽然不算特别耀眼,但对乌的经济稳定来说,作用还是挺关键的。
泽连斯基曾指控中国通过出口无人机“暗中支持俄”,不过这说法缺乏实据。
中国制作的民用无人机占到全球总量的七成多,这些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卖得挺火,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在采购。
中国外交部也强调要严格限制军民两用产品的出口。乌克兰海关披露,2023年前半年,通过欧洲中介渠道流入的中国无人机和零部件数量相当惊人,甚至有乌军士兵直言:“没有中国无人机,根本打不过俄军。”
这说明中国生产的民用无人机属于正常的贸易范围,已经开始对军民两用物资实行出口管控。至于俄乌战场上的那些中国无人机,都是通过一些特殊的非法渠道搞到的,并不是中国直接输出的。
在俄乌冲突期间,中国一直挺身而出,扮演着“中立调解者”的角色。之前促成沙特与伊朗和解、推动越南与柬埔寨的会谈,还有提出成立“和平之友小组”的想法,这些实例都展示了中国在推动和平解决冲突方面的决心和实力。
中国更倾向于以“第三方”身份来增强国际影响力,而不是陷入代理人战争。这一立场既区别于美国的直接军事支援,也不同于俄罗斯的军事介入,为和平化解冲突开辟了另一条路径。
中方提出的“三原则”: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展现了中国对地区和平与稳定负责任的态度,这一立场也越来越多国家获得理解和认可。
泽连斯基对华态度的突然转变,既显示乌克兰在外部压力下的困境,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从最初拒绝中国提出的安全保障,到后来主动呼吁中国参与调解,这改变真是挺大的。
中国在乌克兰危机当中一直保持中立和保持平衡的态度,既不深度插手,也不袖手观望。这样的做法既遵循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为和平处理危机提供了可能性。
乌克兰危机的最终了结,要求各方展现出智慧和妥协的勇气。中国会继续扮演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为促进和平解决铺平道路,也为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依靠对话与协商,才能找到既能照顾到各方安全关切,又能实现欧洲大陆长久和平与安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