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02 02:34 点击次数:72
1947年5月16日,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在孟良崮遭遇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战死。这个消息一传出来,蒋介石立马就震惊得不行,气得火冒三尺,马上召开了军事检讨会,追查败北的责任。据传,在开会前,蒋介石找来了汤恩伯,用手杖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汤恩伯当场哭得稀里哗啦。
在孟良崮战役中,离整编七十四师最近的两支部队是李天霞指挥的整编八十三师和黄百韬率领的整编二十五师,因此这两人也成为蒋介石要严加惩处的对象。不过,黄百韬属于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麾下,经过顾祝同的求情斡旋,再加上黄百韬拼命辩解,强调自己救援不力,部队伤亡挺厉害,所以最后也没被重责大惩。
实际上,李天霞作为“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典范,结果却被撤职关押。按当时蒋介石在会上发火的情形来看,大家都觉得李天霞可能要被处死。不过没想到,仅仅半年时间,他就重返岗位,出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这一任命一宣布,大家都很惊讶。
谁能替代汤恩伯?
蒋介石一气之下发出了命令:“汤恩伯撤职查办,李天霞就地枪决。”不过,没过多久,撤职查办的汤恩伯就接手了陆军总司令的职务,而李天霞反倒在南京过起了花天酒地的日子。
汤恩伯被免职后,当然得考虑接棒的人选。这个时候,整编十一师的师长胡琏深夜跑到参谋总长陈诚家里,他是不是在毛遂自荐啊?其实也不是,胡琏自己资格、职位都摆在那儿了,他也很清楚这一点。不过,他是向陈诚推荐当时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关麟征。
国民党军里,陕西出身的将领挺多的,比如胡琏、杜聿明、张耀明、关麟征、张灵甫啥的都算陕西人。胡琏是黄埔四期的,跟一期的关麟征关系一直不错。关麟征这人挺自高自大,虽然确实有本事,但也挺跋扈。正是因为性格原因,他和“狡如狐”的胡琏关系很好,但和老乡杜聿明怎么都合不来。那会儿,关麟征当二十五师师长时,跟副师长杜聿明关系闹得挺僵。杜聿明喜欢深入士兵中间,跟官兵打成一片,关麟征觉得这是在培植势力,挖墙角,所以下令凡是杜聿明决定的事,没有师长的同意就不能办。结果,杜聿明连士兵每天训练几个小时的小事都没法自主处理。后来他实在没办法,趁着去南京学习的机会,离开二十五师,去了装甲兵团,换个路子走。
不过,关麟征这个人挺跋扈自大,但打仗确实挺厉害。1933年3月,徐庭瑶率领的17军接到任务,要去参加长城抗战。下辖的关麟征第25师算是先锋部队,第一批赶到古北口战场。一到那儿,古北口的阵地刚刚被东北军失守,日军趁机发起攻击,攻占了二线阵地。关麟征冲在最前面,带着部队和日军短兵相接。在激烈的半天战斗中,他身上五处受伤,成了“血人”,而他的警卫排几乎全都牺牲了。之后,他带领部队在古北口和日军拼了三天三夜的血战,等后续援军赶到接防时,关麟征的二十五师伤亡已经过半。
长城抗战结束后,关麟征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大公报》还夸他是“爱国男儿,血洒疆场”。
抗战期间,关麟征多次立下战功。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他担任52军军长,属于汤恩伯的军团。那会儿,台儿庄防御时的指挥官孙连仲被叫做“孙钢头”,而在反攻的关键时刻,作为主力出击的关麟征则被称为“关铁拳”。
之后,关麟征带领部队加入了武汉会战。到1939年秋天,他升任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临时代理总司令的职责,实际指挥六个军在湘北一带防守。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关麟征的部队伤亡最多,也立下了不少战功。战后,他升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成为国民党军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中,继胡宗南之后,第二位担当集团军总司令的。担任这一职务时,关麟征只有34岁,比胡宗南还要小九岁,也就是说,他在蒋介石心中可是相当受宠的红人啦。
不管关麟征性格怎么样,他的战绩可是摆在那儿的。而且,和他性格相投的胡琏,一直都很佩服关麟征,觉得这位老大哥比自己更会打仗。所以,等到孟良崮战役一结束,胡琏才主动去找陈诚,推荐自己那位老乡关麟征。
关麟征和陈诚的恩怨
陈诚听了胡琏的推荐,心里顿时一阵发凉,不过表面上又不好表现出来,就问:“伯玉(胡琏字)为什么要推荐雨东(关麟征字)?”
胡琏可是陈诚土木专业的中坚力量,自己提拔起来的,所以说话也没怎么拘谨,直接就说:“关校长在陆军学校算是屈才了,他也不太适合待那儿,还是去前线更合适。”
陈诚咧了咧嘴,说:“行啊,我会找时间给他们提提建议。”
胡琏虽然是陈诚的亲信,也知道陈诚和关麟征之间有点毛病,可是两人矛盾到底有多深,他并不了解。所以,他这种建议基本上没啥用。
说到陈诚和关麟征的事儿,两人的恩怨得追溯到1928年那会儿。当时,蒋介石把陈诚调到十一师当副师长,那师其实属于非正规军,师长曹万顺原来是孙传芳的部下。陈诚一到这支部队,挺快就换了大部分中高层军官,全是黄埔出来的学生,士兵也优待士兵,劣待兵。曹万顺很清楚,这支部队迟早要被吞并,但也不敢反抗,心里抱着混日子的心态,静静等着局势的变化。
原本蒋介石答应等时机成熟再让陈诚出任师长,可是陈诚性子急,不愿再等下去,就联络了11师的黄埔军官,推动弹劾曹万顺,盼望陈诚能赶紧接班。陈诚自己不方便去亲自操办这事,就派师参谋长罗卓英去联络。黄埔军官们倒是很乐意,都盼望陈诚能成为师长,可关麟征就不一样啦,不仅不同意,还当场讥讽说:“陈矮子其实不比曹万顺聪明,甚至可能比曹还要差。”
陈诚本来也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一听到这番话,心里自然就忌恨满腹。后来,陈诚顺利把曹万顺挤掉,成了十一师的师长,可每天看着手下32旅旅长关麟征那副不合作的臭脸,实在是忍无可忍,就请示蒋介石,批准让关麟征调到新成立的第五师,担任副师长去了。
关麟征一到新五师,就发现自己这个副师长比不过一个团长,毕竟新编第五师是陕西军阀邓英的部队,军纪烂得不咋地,比土匪还差点儿,没有自己的人脉,结果一到那儿没人把他放在眼里。关麟征在新五师那儿受了不少气,连团长都敢骂他,估摸着若再呆下去,怕是要挨刀了,最后偷偷溜回南京,打通关系,去了张治中的教导师,干起了团长。
陈诚一阵猛操作,关麟征也跟着转了一圈,从旅长变成副师长,又变成了团长,性格烈火一般的关麟征,心里对陈诚的恨,毫无疑问,是不用多说的。
那会儿,陈诚虽然挺得意,但职务比关麟征高的地方不多,所以他们俩很长一段时间没怎么闹得太厉害。到1943年,54军军长黄维因为军粮、军服啥的事儿,和军政部长何应钦起了点冲突,被调走了。在何应钦的 backing 下,关麟征派了亲信张耀明去接任54军军长,而这支部队可是陈诚管着的,何应钦、关麟征和陈诚三人关系都不太好,所以两人就在谋划着让54军脱离“土木系”。
陈诚一直把自己部队当成命根子,怎么可能让何应钦和关麟征如愿以偿?他背后撑腰,指示54军的高级军官联名写信给蒋介石,一出事儿,关麟征想吞并54军的计划就泡汤了,也让他和陈诚之间的矛盾彻底摆上台面。
1944年,陈诚成功挤走何应钦,顺利接任军政部长职位后,心情可真是美得不行啊。当天,他跑到昆明视察,这次杜聿明、宋希濂等集团军的司令官们都去见他。本来陈诚没打算和关麟征打交道,没想到关麟征那脾气暴,前线乘车赶回来,直接在众人面前跟陈诚大吵一通,还讽刺他:“辞公不用再闷在土木系的小圈子里,一个军长的位子都舍不得让出,这可不是干大事业该有的胸襟啊!”据当时在场的杜聿明说,陈诚气得胃都出了问题,吐血不止。
所以,陈诚跟关麟征的仇结得那么深,就算胡琏又把他推上去的,陈诚还能真心推荐关麟征吗?
蒋介石对关麟征态度的转变
关麟征这边呢,听到汤恩伯被撤职的消息后,也开始暗地里打算盘,他早就想重新掌控军权了,便托人打听,希望能接替第一兵团的司令位置。补充一句,那时候的第一兵团部队规模可是超过二十万,远远超过1948、1949年间那些国民党军的兵团规模。
可偏偏蒋介石那边啊,迟迟没有任何回应,后来还把第一兵团的编制给撤了。就这样一来,关麟征也就没啥可争取的了,兵团都撤了,他还能干嘛呢?难不成还能去当军长不成?
关麟征自己说不定都没察觉到,他其实早就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自从抗战时期带着部队跑到云南以后,在蒋介石心里,他的分数就一再下降。蒋介石原本打算让关麟征和云南省主席龙云搞好关系,好方便逐步掌控滇省,可偏偏关麟征那脾气古怪,一遇到龙云不顺心就会拍桌子闹脾气。结果在龙云的坚决要求下,蒋介石把关麟征的集团军调离了昆明,也不让他们再跟龙云碰面。
接替关麟征担任昆明防守司令的杜聿明,处理关系的手段显得挺巧妙,他表面上对龙云表现得特别恭敬,总是以下级见上级的态度去求见和请示,搞得龙云挺开心。其实这些都是杜聿明的套路,后来他搞了个突袭,发起“五华山事变”,逼得龙云不得不辞职,跑到重庆去。这招真让人佩服,就连当年的老军阀龙云,在骂过之后都不得不感叹。
另外一回事儿就是关麟征和何应钦越来越亲密,这下可把蒋介石惹毛了。等到何应钦被免去军政部长的职位,让陈诚顶替位置,关麟征的处境可想而知。1946年,蒋介石取消了军事委员会,搞了个新的军事机构,陈诚当了参谋总长,白崇禧也坐上了这个位置,而何应钦则被派到美国去当军事代表团的团长,整个局势就这么变了。
陈诚刚上任没多久,蒋介石就安排关麟征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就是原来的黄埔军校)当教育长。到了1947年,蒋介石不再兼任各军校的校长,关麟征也变成了黄埔军校的第二任校长。在他离开大陆前,关麟征辞掉校长职务,让张耀明接手。说到这,黄埔军校在大陆时期的三位校长,除了蒋介石外,其余两位都是陕西人。
关麟征担任校长期间,常常满腹抱怨,时不时在师生面前吐槽不满。军校本就有一些眼线,这些人就把关麟征的嘴炮情况都汇报了上去,蒋介石对这个学生的反感也越发深了。
1949年1月,蒋介石退出了领导岗位,白崇禧向代理总统李宗仁提到了关麟征的军事才能。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宗仁产生了让关麟征接替顾祝同担任参谋总长的想法。蒋介石得知这事后,把关麟征叫到溪口,狠狠地批评了一番。关麟征当时紧张得战战兢兢,也就不敢再妄想做参谋总长的事了。
训斥了一番后,蒋介石口头答应让关麟征当陆军总司令,关麟征回去后,左等右盼,结果陆军总司令的位子竟然让张发奎拿走了。直到南京被解放,国民政府一溜烟跑到广州后,关麟征才终于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不过这时候,他早就心灰意冷,没多久就辞掉了所有的职务和兼职。
1949年11月,关麟征带着家眷出了台湾。在飞机在香港短暂停留的时候,他事先准备妥当,悄悄带着家人离开了。从此以后,他一直定居在香港。话说性格火爆得很的关麟征,其实也算细心,选择不去台湾,确实挺聪明的,因为他知道,一旦去了,陈诚恐怕不会给他个好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