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热点资讯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鲸吞北疆:沙俄三大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始末
鲸吞北疆:沙俄三大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始末

发布日期:2025-07-24 16:01    点击次数:143

沙俄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中国东北及西北的大片领土,总面积超过150多万平方公里。以下是各条约的具体割地情况分析:

1.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

割占领土范围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4个河南省面积),仅保留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居住权。

历史背景

沙俄趁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之机,以“调停”为名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此次割地是近代中国单次领土损失最大的条约。

2.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

割占领土范围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海参崴)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

关键影响

中国彻底丧失东北出海口,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成为内陆省份。条约同时规定中俄西段边界以中国常驻卡伦(哨所)为界,为后续侵占西北领土埋下伏笔。

3.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

割占领土范围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斋桑淖尔(斋桑泊)南北共44万平方公里土地(含伊塞克湖等战略要地)。

签订过程

沙俄武力威胁:谈判前出兵强占塔城、伊犁等要地,谈判中曲解《北京条约》,要求以中国卡伦为界。清政府迫于军事压力及新疆民变,最终接受俄方划界方案。

此外,沙俄后续通过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再割占西北7万平方公里,总计侵占中国领土超150多万平方公里。

历史影响与反思

地缘战略损失东北出海口的丧失,使中国长期受制于“第一岛链”,西北资源富集区(如伊犁河谷、斋桑泊)被割占,削弱边疆防御。

沙俄扩张策略利用清朝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回民起义、英法侵略),以“调停”之名行掠夺之实,未动主力却获利最巨。

后续领土问题

苏联时期进一步推动外蒙古独立(150万平方公里)。近代中国总计损失领土超500万平方公里。

这些条约不仅使领土的丧失,更暴露了晚清主权沦陷的深层危机——军事落后、外交被动与国民意识涣散,警示后人“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

说明: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仅为传播信息之目的引用。若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本账号,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