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5 14:16 点击次数:184
"华尔街投行集体转向,中国资产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这个疑问最近在投资圈引发热议。当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目标上调至90点,当6亿元算力券投向AI产业,当恒瑞医药斩获120亿美元海外大单,外资机构正在用真金白银重新投票中国市场。
三大利好引爆外资做多热情
国际投行高盛最新报告犹如一剂强心针,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从85点上调至90点,这意味着还有10%以上的上涨空间。更引人注目的是,高盛将保险与材料板块评级直接调至"增持",其给出的三大理由值得细品:
首先是中国二季度GDP数据超预期,展现经济韧性。其次是光伏、创新药等重点行业结束"内卷",龙头企业开始收割市场份额。最关键的第三点,则是港股IPO市场复苏带来的流动性改善,恒瑞医药与GSK达成的120亿美元合作协议就是最好例证。
上海突然宣布发放6亿元算力券支持AI产业发展,这份政策礼包恰与高盛报告形成呼应。从人工智能到创新药械,从高端仪器到人形机器人,政策红利正在精准浇灌新质生产力领域。工信部座谈会释放的信号更明确:用标准提升倒逼光伏等行业落后产能退出,这实际上是为优质企业扫清赛道。
外资调仓路线图暗藏玄机
仔细分析高盛调整后的"民营十巨头"名单,宁德时代取代安踏体育绝非偶然。这份新名单呈现三个鲜明特征:新能源汽车占据两席(宁德时代、比亚迪),互联网平台维持三强(腾讯、阿里、美团),医药龙头恒瑞医药稳坐钓鱼台。
更值得玩味的是外资操作节奏。MSCI中国指数年初至今已涨25%,但外资却在近期加速入场。高盛全球路演反馈显示,机构投资者对中资股兴趣达近年高点,这背后是三重推力:美国市场估值高企带来的配置需求、人民币汇率企稳预期的增强,以及中国AI产业爆发催生的想象空间。
从持仓变化看,外资正在执行"抓大放小"策略。保险板块受益于利率环境改善,材料行业则得益于新能源产业链复苏。但对银行与地产保持谨慎,说明外资更看好与经济转型同频的赛道。这种选择性与去年全面抛售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投资逻辑的根本转变。
政策市与基本面形成共振
当上海发放算力券支持AI大模型发展,当国家医保局召开创新药械座谈会,政策制定者正在下一盘大棋。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产业痛点,更在重构估值体系——传统PE估值法正在让位于研发管线估值法,恒瑞医药5亿美元首付款就是最好证明。
创新药赛道近期捷报频传:药明康德上半年净利润翻倍,三生制药拿下海外大单,这些业绩验证了产业突围的成功。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出海新模式,正在打破"低价卖青苗"的旧困局。政策端持续松绑,医保局明确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制度性障碍逐步清除。
外资突然转向并非偶然,而是政策红利、业绩改善、估值优势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高盛报告特别提到DeepSeek等AI模型的突破,这提示我们: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中国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当这些变化被国际投资者重新定价,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才刚起步。
资本市场的风向变化从来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高盛上调评级只是开始,随着更多外资机构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那些具备真正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或将迎来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投资本质上是对未来的押注,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故事,显然还有更精彩的章节等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