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8 11:45 点击次数:138
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高调宣布“可汗”战机斩获埃及订单时,土耳其空军却默默签下40架欧洲“台风”战机合同,因为这款“国产五代机”连自家飞行员都不敢押注。
埃及的真实选择
埃及空军接收首批中国歼-10C战斗机及配套霹雳-15E导弹,距离签约仅6个月。 这笔40架战机的订单总价约250亿人民币(约35亿美元),单价仅为法国“阵风”的一半。
埃及国防部直言,F-16机队平均机龄超30年,且被美国限制使用远程导弹,急需“即战力”填补空缺。
歼-10C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射程200公里的霹雳-15E导弹,让埃及首次具备对抗以色列F-16I机群的超视距能力。 土耳其承诺2028年交付的“可汗”战机,连原型机测试都未完成。
土耳其的“纸面五代机”
尽管土耳其宣称“可汗”是“重型隐身战机”,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发动机卡脖子:原型机采用美国通用电气F110-GE-129发动机(F-16同款),美土关系紧张,随时可能断供。 土耳其国产发动机计划推迟至2032年。
隐身性能存疑:弹舱设计借鉴F-22,进气道仍用落后的加莱特构型(非DSI设计),雷达反射截面(RCS)未公布实测数据。 韩国KF-21因类似缺陷被美媒评为“四代半”。
试飞进度迟缓:2024年2月首飞仅13分钟,最高时速370公里/小时。 截至2025年6月,第二架原型机仍在改造进气道,未进入武器测试阶段。
埃及的生存逻辑
埃及每年接受美国13亿美元军援,占国防预算30%。 若采购中国歼-35或土耳其“可汗”,均可能触发美国制裁:
歼-35的政治风险:美国曾因埃及采购俄制S-400制裁土耳其,若埃及选择中国五代机,恐遭同等报复。
“可汗”的经济陷阱:土耳其向埃及承诺“联合生产”,项目总研发成本超200亿美元,埃及需分摊数十亿。 土耳其自身因经济低迷(2024年通胀率68%),已向沙特、印尼募资分担压力。
中东军购暗战
土耳其高调宣布埃及、印尼采购“可汗”,实际仅印尼签署意向协议:
印尼的谨慎:48架订单附加“技术转让”条件,要求土耳其协助建立本土生产线,避免重演韩国KF-21合作纠纷。
埃及的沉默:埃及国防部未确认任何“可汗”采购计划,反而在2025年5月与中国磋商增购歼-10C及无人机。
中国军贸的明牌
歼-35优先保障中国海军(福建舰舰载机)及巴基斯坦订单(2026年交付),暂不向中东出口。 但中国用其他武器破局:
沙特百亿订单:2024年珠海航展,沙特豪掷96%展品,包括无人机生产线和鹰击-21E反舰导弹。
埃及的“中式体系”:从K-8教练机、翼龙无人机到HQ-9B防空系统,埃及已构建中国装备后勤链。 歼-10C的快速交付进一步巩固了这一体系。
土耳其一边签“台风”合同填空军缺口,一边用“可汗”PPT拉投资;埃及攥紧美国军援和中国现货,避开五代机泥潭。 这场“背刺”大戏里,真正的赢家是手握歼-10C订单、冷眼旁观的东方军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