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8 07:47 点击次数:148
说真的,最近看美国那位防务评论员布伦特·伊斯特伍德的文章,简直有点想笑。你知道吗,他整了个新活儿,说我们歼-20、歼-35这些飞机是顶尖的,没问题,但是,我们飞行员不行。他说我们的飞行员啊,都是没上过战场的小白,从模拟器里出来就直接塞进一线部队了,根本玩不转这么好的飞机。
这调调,这阴阳怪气的劲儿,那潜台词不就是说,你们的壳子是铁打的,里头的人是豆腐做的么?这套嗑儿可新鲜了,跟他们以前的路数完全不一样。想想过去,他们是怎么说我们战机的?从发动机喷口到隐身涂层,恨不得拿个放大镜从头到脚给你挑毛病。结果呢,前阵子我们那阵仗一摆出来,歼-20、歼-20A、歼-20S,还有歼-35和歼-35A,好家伙,五款五代机一字排开,估计他们自己都看傻眼了,实在是黑不动了。那怎么办呢?换个角度呗,开始琢磨人了,攻击我们的飞行员,好像这样就能保住他们心里头那点摇摇欲坠的优越感。
可为什么突然就改口风了呢?不聊技术了,开始聊“人”了。这事儿啊,你得去他们自己家后院找答案。就在不久前,美国国会问责局(GAO)不是出了个报告吗,把五角大楼的心肝宝贝F-35给扒了个底掉。报告里说得清清楚楚,F-35最关键的Block4升级,已经全线拉胯,至少得推迟五年,预算还多花了60亿美元。
这可不是换个零件那么简单。这次升级,直接决定了F-35能不能用上AIM-260那种新一代的远程导弹,还有“风暴破坏者”那种精确炸弹。现在这一卡壳,就意味着F-35在未来好长一段时间里,还得抱着老掉牙的AMRAAM导弹混日子,战斗力根本上不去。这架被吹上天、他们唯一在产的五代机,就这么尴尬地卡在了半道上,不上不下。
其实F-35这东西,从根儿上就是个妥协的怪胎。非要把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三种八竿子打不着的需求硬塞进一个模子里,最后搞出来个“三军通用”的四不像。空军想要轻巧灵活,海军非得要大机翼和拦阻钩,海军陆战队更离谱,还要个大风扇玩垂直起降。这些互相矛盾的东西硬捏到一块儿,结果就是飞起来不痛快,结构强度也堪忧,后期维护更是乱成一锅粥。
更别提它还是个国际项目,上千家供应商遍布几十个国家,管理起来那叫一个头大。软件代码超过800万行,你想想,改个bug都得走一套冗长到让人崩溃的测试流程,成本高得离谱。这些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让F-35始终活在PPT里。现在这关键的五年被锁死了,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五年,足够我们形成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优势了。自家王牌出了这么大的篓子,也难怪他们急着在别的地方找补,转移视线了。
行,技术上说不过了,他们就开始念叨“实战经验”这本老经。可美军飞行员那所谓的“实战”,到底是个什么成色?我们不妨翻翻他们这三十年的老黄历。从伊拉克到阿富汗,再到利比亚、叙利亚,他们的对手是什么样的?要么是压根就没空军的国家,要么就是连像样的防空系统都没有的武装派别。
美军飞行员所谓的“实战”,说白了,就是在绝对的制空权下,飞到别人头顶上,像打游戏一样往下扔炸弹。听说当年在阿富汗,有些塔利班士兵甚至都搞不清楚天上那个嗡嗡响的铁疙瘩是个啥。这种行动,你说它是战争,不如说是单方面的武装巡游。这种“经验”的强度,恐怕还不如我们飞行员在东南沿海跟对手进行高强度电子对抗和战术博弈的演训来得激烈。
用“没有实战经验”来攻击中国,这是一种特别狡猾的话术。因为中国是和平国家,我们坚持不称霸不扩张,自然就不会天天在外面打仗。总不能因为你几句风凉话,我们就真的得找个地方打一仗来“开开刃”吧?这就正好掉进了他们预设的逻辑陷阱里,你根本没法辩。
退一万步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把“牛仔对决”式的个人经验挂在嘴边,这本身就是对现代战争的巨大误解。战争的胜负,早就不看谁的枪法更准、胆子更大了。在信息化、体系化的今天,尤其是在五代机的战场上,飞行员更像是一个庞大作战系统里的一个终端执行者。
一场现代空战,背后是整个国家的侦察卫星、预警机、地面雷达、数据链、电子战部队……所有这些拧成的一股绳。决胜的关键,不是你在伊拉克上空投过多少炸弹,而是你的作战体系在被强电磁干扰时,还能不能看清战场;是你的数据链被切断后,能不能秒级重构指挥;是你和无人僚机协同得有多默契。这些东西,是靠打治安战能学来的吗?
说白了,这种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体系对抗,你美国空军自己,打过吗?一次都没有。大家的起跑线,其实是一样的。现代战争的核心,是谁能更快地完成“观察—判断—决策—执行”这个循环,也就是OODA循环。过去那种靠老兵直觉和经验的战争逻辑,正在被冰冷的、毫无人情味的系统逻辑所取代。
美媒现在拼命强调飞行员经验,本质上是一种话语上的防御姿态。当他们再也无法否认我们在装备技术上的狂飙突进时,就只能去攻击“人”这个最虚、最不好量化也最难反驳的环节。但这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中国空军正在从技术、产能到作战思想上,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在很多地方,我们已经开始领跑了。
一支为未来战争而生的军队,不需要用过去的战争来证明自己。那些还沉浸在所谓“实战经验”神话里的人,恰恰是在逃避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他们过去的荣光,已经照不亮未来的战场;而我们,正在为未来的主场,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