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1 03:03 点击次数:111
李白和杜甫,一个是被叫做诗仙的大才子,一个是被尊为诗圣的高手,要是把他们俩放到一块儿,在同一个地点来场比赛写诗,真不知道谁能更胜一筹呢?
尽管没人专门组织这场比赛,可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还真就在白帝城这里,各自写下了自己的诗歌。
那最后到底怎么样了?谁赢了这场比赛呢?
【奉节白帝城】
提到白帝城,大家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肯定是刘备在那儿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的事儿,紧接着就会想到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那首诗。
那你知道白帝城这名字是咋来的吗?还有李白和这地方有啥故事呢?让我来慢慢给你说说。
西汉快结束的时候,也就是王莽统治快垮台那会儿,好多英雄豪杰都站出来反抗,有的想打倒王莽,有的则想占地为王。蜀郡的太守公孙述,瞅准机会,带着兵马占领了四川,打算在四川自己当国王。
原本公孙述打算先当个王,可奉节那里出的事儿让他改变了计划,他一咬牙,直接就当上了皇帝。
在汉朝人心里,“刘邦一刀砍掉白蛇”这事儿特别重要,几乎无人不知晓这段传奇。
汉朝人觉得,刘邦就像是赤蛇变的儿子,也就是赤帝下凡。而他杀掉的那条白蛇,其实是他的对手,白帝变的白蛇儿子。
他们俩就像天生的对手,彼此的死对头,要想战胜刘邦及其子孙,非得白帝的后代出手不可。
咱们再聊聊公孙述,他占领蜀地后,动手建了个“老巢”,这老巢里啊,有口特别的水井。
这口井里偶尔会飘出白雾,那白雾的模样像极了飞舞的白蛇。大家都议论纷纷,说这是白帝显灵变成龙了,预示着世间可能要换新主子了。
公孙述见到“白龙”出现在他的城里,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这就像是老天爷直接告诉他,他就是要成为下一个皇帝的人!
就在这时,公孙述瞅准机会,在城里自己当上了皇帝,还给自己起了个称号叫白帝,从那以后,这座城也就有了白帝城这个名字。尽管后来白帝公孙述败给了刘秀,但白帝城这个名字一直被人们记着。
东汉快结束的时候,刘备在夷陵打了败仗,然后就跑回了益州,在白帝城暂时住了下来。
刘备在快不行的时候,把蜀汉的未来交给了诸葛亮,盼着诸葛亮能让汉室再次兴盛。他还跟诸葛亮说:“你的本事比曹丕强十倍,肯定能让国家安稳,完成大业。如果我的儿子能扶上墙,你就帮他一把;要是他不行,你就自己当家做主吧。”
刘备说:我信得过你,觉得你能打赢曹丕,你只管放手去做。我儿子要是争气,你就帮他坐上皇位;要是他不行,你来当皇帝,我也没二话。
刘备的这些话两千年来一直让人感动,也让白帝城变得很有名。
讲完了白帝城的传说,接下来咱们聊聊李白和白帝城之间的那些事儿。
【归乡心似箭】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先把家里人安顿妥当,接着就出门想要闯荡一番,干出一番事业来。
不过因为李白以前有过被皇帝赏钱后辞退的经历,所以很少有人敢收留他了。
李白漂泊了两年后,好运降临,被永王李璘看中,成了他的手下谋士。
不过,李璘收留李白,并不是打算委以重任,而是想借此机会落个爱惜人才的好名声。
李白到了永王军营后,就成了个“摆设”,他给的建议从来都没被重视过。
没过多久,李璘决定派兵往东边打仗,李白就借着这个机会创作了一系列叫做《永王东征颂》的诗,把永王李璘赞美得无以复加。
可李白没想到的是,李璘这次竟是私自调动兵马,唐玄宗那边还蒙在鼓里呢。没多久,朝廷就派人查问这事,所有牵涉其中的人都别想逃脱责任。
李白因为给李璘写了赞美诗,结果惹恼了朝廷的大官,被派来的使者抓起来扔进了监狱。
尽管李白压根不知道李璘私自行动的事儿,可他还真给这事儿写了首诗。就算能拿“不知情者不怪”当借口,李白也还是没能躲过坐牢的命运。
但是李白没在牢里待多长时间,因为那时候军队里有两个人特别喜欢他,他俩就想办法把李白弄出来了。
李白获救后没了去处,就跟着那两位崇拜他的朋友,给他们出谋划策当帮手。
不过李白的这两位追随者特别崇拜他,觉得李白给他们当助手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所以,他们俩联手写了一封信,把李白推荐给了皇上。
不过重点在于,李白眼下被关在朝廷大牢里,他怎么可能跑到别的地方去呢!
没多久,官府的大人们就察觉出了这事儿,于是派人直接找上门来了。
本该在牢里呆着的李白,没想到却跑到了外面,他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逃狱。
而且李白逃出监狱后,非但没躲起来,反而更加张扬,朝廷一气之下,直接把他流放到夜郎,再也不让他回来了。
李白把家里人交给好朋友照顾后,就自己走上了被流放的路。按正常情况,他这次的流放可能会很久很久,说不定一直到他老去,都没法再回来了。
李白倒是挺走运,刚到夜郎没几年时间,关中那边就碰到了大旱灾。
不少人觉得这是老天爷给的惩罚,盼着唐肃宗能广施恩德,救救老百姓。
唐肃宗觉得挺合适,就下命令大赦所有人。原来被判死刑的现在改为流放,原先被流放的人就不用再受罪了,可以直接回家团聚。
李白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急得很,立马就收拾东西往家赶。
李白的那首《早发白帝城》,其实是他回家途中,路过白帝城休息时写下来的。
那时候,李白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特别想立马回家瞅瞅亲人和老友。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里头藏着的情感,就是李白那时候的心绪,他诗里满满都是开心和迫切。
整首诗写着“快舟载欢,让人心怀遐想”,读起来特别顺畅,让读者感觉像是放下重担,心里痛快又自在。
【第一七绝与第一七律】
759年那会儿,李白走到了白帝城,那时候的他差不多快六十岁了,家里人都走了,身边也没几个知心朋友了。
李白原本打算到朋友那儿混口饭吃,结果发现他们不是比自己过得还拮据,就是已经过世了。为了不至于饿肚子,李白最终决定去找同族的李阳冰叔叔求助。
李白没想过要靠叔叔养老,他隔三差五就出门找朋友帮忙,但可惜成效不佳。
过了三年,李白在李阳冰家里安详离世,他走的时候,留下了一首诗,名叫《临终吟唱》。
李白离世五年后,落魄的杜甫也踏上了白帝城,并且在那里留下了一首诗歌。
那时候的杜甫遭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之前的依靠没了,工作也丢了,家里更是一贫如洗。为了生存下去,杜甫不得不忍痛卖掉草屋,踏上了四处漂泊的路。
流浪的时候,杜甫不幸患上了重病,幸亏夔州的都督伸出援手,不然他可能就在那儿遭遇不测了。
杜甫在夔州养了三年身体,那时候,他还去了一趟白帝城,并且在那里创作了一首名叫《登高》的诗。
《登高》这首诗里头表达的情感,跟《早发白帝城》大不一样,简直就是反过来的。
李白爱写高兴事,杜甫常描悲伤情,尽管他俩都快六十岁了,可心里头的想法大不一样。
当然,这也和他们那时候的经历有关。李白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可杜甫呢,却是越来越不走运,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这时候,杜甫爬上了高处,远望着那条显得有点凄凉的秋江,心里头感慨万千,就这样写下了那首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的七言律诗”。
杜甫在白帝城创作的那首《登高》,被人们夸奖为“最棒的七言律诗”,而李白同样在白帝城作的《早发白帝城》,则被大家称赞为“最厉害的七言绝句”。
一首诗写满了悲伤,一首诗洋溢着欢喜,一个是圣明的诗人,一个是飘逸的诗仙。
只能说,杜甫和李白真的当得起他们的名声,他俩写诗的本领那简直是“厉害到了极点,像神仙一样高手中的高手”。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